村网通总站 后杨磊村 houyanglei.nync.com 欢迎您!
1997年,81岁高龄的卓琳参加香港特区庆典,随后的一句话令人泪目
1997年7月1日,是香港回归的日期,也是香港回归庆典的日子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有一位81岁高龄的老人卓琳,被作为特邀嘉宾参与了香港特区庆典。而她随后的一句话,却令庆典众人纷纷泪目。 卓琳是何许人也?她的话为何如此感人肺腑呢?
原来,他的在庆典上说的话是:“老爷子,给你洒花了,听见了吗?”这里的老爷子,指的是邓小平,而卓琳就是他的遗孀。 而她出席香港特区的回归仪式,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邓公的遗志。
回归仪式与特殊环节1984年12月19日,在邓小平的主导下,中英双方经过多次洽谈,正式签署了《中英联合声明》,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,中国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并恢复主权。 然而在1997年7月1日前夕,作为香港回归的最大功臣,总设计师邓小平却在同年2月19日与世长辞。这也成为他心中最大的遗憾:未能够在生前看到祖国收复失地。 邓小平曾经坦言道自己的心愿。其一就是希望改革开放继续推行下去,中国能够逐步走向繁荣富强。
其二就是希望能够亲眼看到祖国统一,收复台湾、香港、澳门等失地。可惜的是,邓公提前猝然长逝,无法亲眼见证这个伟大时刻。 在记者采访中,卓琳曾经说道:“老爷子生前一直念叨的就是去香港的土地走一走,哪怕是走几步,他也是心甘情愿的,可惜就是早走了几个月,去不了了。” 1997年7月1日,香港正式回归的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,已经81岁高龄的卓琳作为特别嘉宾出席了这次庆典。
仪式开始后,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进行致辞。提到邓小平时,董建华感动的表示:香港的未来,正是因为有了邓公的高瞻远瞩与中国的帮助。在今日这个特殊日子,我们特别邀请了邓公的遗孀卓琳女士来到现场,替他执行他的未完成的愿望。 随即会场内爆发了热烈的掌声,经久未息。 卓琳也向众人鞠躬,随后接过话筒,发表了一段情真意切的发言。
卓琳的发言中,既有对丈夫邓小平的深切怀念,也有对香港未来的发展的展望。卓琳发言完毕,现场再次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,所有的人都对邓小平,这位伟大的领导人表达了深厚的敬意。 邓小平同志虽然走了,但是他却留下了一个完整富饶的中国,如今的香港回归,这是他留给中国的最后一件礼物。
庆典过后,曾经有记者特别参访董建华:进行这个特殊的环节是否是别有深意的。董建华承认,自己的行为确实不是“临时起意”,中央方面也有专门邀请卓琳女士,来完成邓小平先生没有完成的遗愿。 而国家领导人的原话是:“此前,邓小平同志为香港回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卓琳夫人前来可以表明国人的心情,也是帮他完成洗涤国耻的重要时刻。”
卓琳女士的到来除了中央部分领导人与活动策划人知晓以外,并没有告知与会嘉宾。但当她上台致辞后,却受到了最诚挚的敬意与尊重,并在她离场与上场时都被给予持续时间最长的掌声。 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将近数分钟,这也成为了当时的人心思归的最重要的象征,被记录进了相关的记录,也是当时最为动人的一个画面镜头之一。
双方仪式的对比在庆典开始之前,还有诸多细节方面的考校——室内还是室外,邀请多少人等等。 经过多方面的裁定才决定,香港政权的交接仪式在室内举行,英国人的撤离仪式在室外举行。 由于香港处于亚热带地区,7月属于阴雨绵绵的季节,我国政府提前做好了7月有雨的准备,因此庆典才在室内举行,避免一些意外情况。 而英国方面对于这种情况考虑不周,加上当时的意外的雷雨天气,这使得当时的英国人不得不在雨中举办相关的仪式,这也使得中英双方的仪式形成鲜明的对比。
中方的仪式在室内举行,这是一场事关祖国光荣收复领土的仪式,仪式上的一切都是值得记入史册的。所有在场的人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,仪式也举办得异常庄重。 英国方面的仪式在室外举办,这是一个殖民占领者被迫撤离占领的土地的仪式。 虽然英国政府坚持要体面、庄重的撤离,但是依然难掩与会人员落寞的心情。
6月30号下午,香港总督府内的代表英国的米字旗缓缓下落,并庄重的转交到英国相关人员的手里。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雨,打湿了英国国旗,就好像代表着英国落水狗的命运。 英国相关人员仍然留在现场,但是都被雨水打湿,心情低落。 英国王子与首相也来到现场观礼,他们的脸上也都难掩落寞的神情。
英国撤离仪式上的突然大雨,洗刷了中国百年以来的屈辱,也记录着英国人仓皇撤离的窘境。《香港回归历程》中有所记录——洋行的老板多次因为雨天路滑而摔倒,英国人的走狗香港总督更是在这场仪式中丑态百出,多次更换湿漉漉的衣服。 在场的嘉宾们,也因为大雨不得不频繁离场换衣服,整个仪式因为大雨而显得非常混乱。 香港的这场大雨让英国统治者所谓的体面一文不值,上天也在帮助中国走向伟大复兴,英国注定无法继续他们日不落的辉煌。
而中方的交接仪式因为提前安排在室内举行,所以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。在这样的先决条件之下,中国的国旗能够在没有风雨的室内保证飘扬。其中有着准备工作人员的小心思,为了解决室内国旗无风无法迎风飘展的问题,工作人员特地在国旗上安装了小风扇,这让我国的国旗显得朝气蓬勃。 相比之下,英国由于撤退的匆忙,加上仪式在室外举办,正值阴雨天气,这使得英国国旗因为大雨而始终低垂,显得死气沉沉。 对比之下,更预示着香港更为光明的未来。
当然,双方领导人也保持的一定的克制,这是谈判中商定的细节。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,对于鸦片战争与香港被迫割让的历史只字不提。 有很多群众无法理解,当然对于这场战争,是英方主动要求不要提及,这也是为了英国所谓的“体面”。 连他们自己都知道这场战争是邪恶与黑暗的,为了打开中国的鸦片市场而进行的侵略战争。
当然,我们尊重这样的要求,也是为了让香港能够和平的交接,并不是遗忘历史。不提历史、不回望罪行,是香港、中国大陆与英国的三方协议,这也是我党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的核心内容。 英国方面则在讲话中列举了一系列英国接管香港后取得的成绩,对于这些浮于表面的东西,所有人都心知肚明。
英国人终究没有把香港当做自己的领土,仍旧是把它当做殖民地看待。殖民者对于殖民地的建设终究还是要为了自己的利益服务,他们所谓的功绩与成就不过是空中楼阁,最终攫取的还是香港人的利益。 而香港未来终究会在中央的领导下,走向一个全新的时代。这盛世,如邓小平先生所愿,中国的伟大复兴正在路上。
邓公与夫人“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望告乃翁”,这是南宋诗人陆游在病床前留给儿孙的诗作。 邓公比之陆游未能亲眼看见国家光复的痛苦,多了几分幸运,他有妻子的陪伴,更有妻子代为实现的遗志。 每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位全心全意支持他的女人,邓小平的一生历经政治波折,多次沉浮的时候,唯一陪伴在他身边的就是他的妻子卓琳。 不论时局如何恶化,无论邓小平身居高位,还是在田间地头劳作,卓琳都始终如一的陪伴在他的身后。
在北京景山后街,邓小平曾经住过的房子里,里面与普通人家居住的环境并无区别。邓小平全家于1977年搬迁到这里,与卓琳一直生活在这里。 邓卓二人相差12岁,正好两人都属龙,所以院内的两颗互相缠绕生长的树,又被他们戏称为“双龙树”。
卓琳也是在21岁就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,并于次年就加入到了中国共产党,始终活跃在党工作与战斗的第一线,在各条战线上发光发热。结识邓小平之后,卓琳仍旧活跃在党政工作之中。 作为总设计师的夫人,她对于中国的建设也有着自己的思考,很多时候,她的想法也能够给邓小平一些启发,陪着自己的丈夫走完了饱经风霜而又光辉灿烂的一生。
根据家乡的老师介绍,当年的卓琳是当地数一数二的才女,卓琳自从参加革命后就很少回到家乡,但是家乡人没有忘记这位优秀的革命战士。很多群众都宣称卓琳是伟大的革命家,没有她年轻时的浴血奋战,就没有现在我们的好日子。 卓琳离世时,当地也是一片缟素,来祭奠这位伟大的女士。